衢州旅游品牌建设与项目融资创新实践
衢州作为浙江省的重要旅游城市,近年来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随着国家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旅游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地位日益凸显。从项目融资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衢州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融资创新方向。
衢州旅游品牌建设的背景与现状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素有“东南阙里、院士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衢州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打造四省边际全域旅游“桥头堡”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项目实施,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衢州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重点打造了“儒学圣地”、“生态养生”、“红色文化”等核心旅游IP。“全球免费游衢州”活动的推出,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以信安湖“儒梦衢州”为代表的水上项目,以及衢州龙之梦度假区、衢州奥陶纪度假区为代表的主题乐园项目,均为城市旅游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衢州旅游品牌建设与项目融资创新实践 图1
衢州旅游品牌建设中的融资需求与挑战
1. 融资需求分析
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衢州市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景区道路、游客中心、生态环保设施等。
项目开发:如前述的大中型文旅项目,需要前期投资用于土地获取、设计、施工等。
品牌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衢州市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2023年“智汇衢州”项目谋划擂台赛中,针对文旅领域开展了专题活动,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3月19日当天,旅游ETF(15976.SZ)成交额就达到1.65亿元,表明资本市场对衢州旅游项目的关注。
2. 面临的挑战
衢州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融资方面的挑战:
资金缺口大:大型文旅项目初期投入高,且回报周期长,部分中小企业难以独立承担。
融资渠道单一:目前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持和国企融资,社会资本参与度有待提高。
风险控制问题:由于旅游项目的收益具有季节性和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在放贷时往往持谨慎态度。
衢州旅游品牌建设中的融资创新实践
1. 多元化融资模式
针对上述挑战,衢州市采取了多元化的融资策略: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减轻财政压力。在信安湖“儒梦衢州”项目中,政府负责规划和政策支持,而具体建设和运营则由社会资本方负责。
金融创新产品:部分金融机构推出专门针对文旅行业的贷款产品,如“景区收益权质押贷”,将门票收入等未来收益作为质押物,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2. 品牌赋能与资本运作
通过提升旅游品牌的市场吸引力,衢州也在积极引入资本市场力量。
上市培育:鼓励优质文旅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推动其在新三板或创业板上市,借助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
基金支持:设立专门的文旅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
3. 数字化转型与融资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衢州也在积极探索“旅游 科技”的融合路径:
智慧景区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游客体验,为景区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线上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进行精准推广,降低品牌宣传成本。
与建议
1. 优化融资结构
下一步,衢州市应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发行旅游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盘活存量资产,吸引长期资金进入。
2. 加强风险防控
在推动融资创新的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建议建立专业的项目评估机制,对文旅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能力进行严格审核,避免盲目投资导致的财务风险。
衢州旅游品牌建设与项目融资创新实践 图2
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继续出台支持政策,为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为创新型融资项目提供担保支持。
衢州在旅游品牌建设和项目融资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在资金筹措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资本参与度的提升,衢州有望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标杆。通过持续的品牌打造和推广,衢州也将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