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襄州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助力职业技能提升与产业转型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湖北省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襄州区近年来通过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在提升企业员工技能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襄州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推行的一种“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企业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的教育相结合,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的方式进行人才定向培养。
襄州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主要面向区内重点产业企业员工开展,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技能提升培训。根据《襄阳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参与企业的学员将获得政府提供的培训补贴,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襄州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助力职业技能提升与产业转型 图1
项目背景与意义
襄州区积极推动“产业强区”战略,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随着技术升级和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企业面临着“普工易得、技工难求”的困境。数据显示,2023年襄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50人。
在这种背景下,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通过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员工获得专业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支撑地方优势产业发展。
促进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
项目实施机制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襄州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采取了“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 院校支持”的三方联动模式:
1. 政策支持:
去年,《襄州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3万人的目标。
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企业的培训成本。
2. 企业主导:
参与企业需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与合作院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企业为学徒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并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导师。
3. 院校支持:
地区内多所职业院校(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承担理论教学任务。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项目融资模式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质的培训工程,襄州区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1. 政府拨款:最主要的来源是各级财政专项资金。2023年,襄阳市政府安排了超过50万元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预算。
2. 企业分担:参与企业在享受政府补贴的需按比例承担培训费用。这既保证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又避免了过度依赖财政资金。
3. 社会机构支持:部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第三方培训机构也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进来,提供辅助性服务。
项目成效与
自2021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襄州区已累计培训企业员工超过1万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0%。这些成果对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升就业质量:参训学员的职业资格等级普遍提高,就业稳定性增强。
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了一批高技能工匠,为企业技术革新提供了人才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帮助企业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襄州区将继续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体系:
1. 扩大覆盖面。计划将更多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纳入进来,形成更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效应。
襄州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助力职业技能提升与产业转型 图2
2. 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培训效果达标。
3. 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襄州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成功实施,为各地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这种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具有可复制和推广的价值。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